星期二, 1月 08, 2008

Web 2.0 ,終章(二)有文化的網站做不大

Web 2.0 ,終章(二)有文化的網站做不大
Web 2.0 發展至今吸引了大批創業者加入,然而時局已經不再大好,很多網站走入關門邊緣,在求發展與求獲利中掙扎。想要再融資是不太可能,因為亞洲地區的創投界已經不像以前這麼看好這個領域。
作者:黃紹麟

Web 2.0 網站的用戶數多寡,完全看它佔領那個社會階層(或者文化階層)而定。

◎社會階層決定網站用戶數

Web 2.0 發展至今吸引了大批創業者加入,然而時局已經不再大好,很多網站走入關門邊緣,在求發展與求獲利中掙扎。想要再融資是不太可能,因為亞洲地區的創投界已經不像以前這麼看好這個領域。

市場局面大勢底定。在中國大陸,用戶達到數千萬級別的,可期望藉第三輪融資發展,但面對大型 1.0網站也進入市場的挑戰;用戶數僅數百萬級別的,用戶數也不會再快速增加,必須自己想辦法營利。

在台灣,由於有雅虎台灣這個市場獨大的入口網站,再加上原本就狹小的市場,小型Web 2.0 網站積弱不振,距離營利之路很遠。但與此同時卻有一些老牌社群網站存活很好,獲利頗佳。

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市場局面?筆者以前說過,Web 2.0 的發展基礎是社會學,因此一個Web 2.0 網站的用戶數多寡,完全看它佔領了那個社會階層(或者文化階層)而定,那個階層直接決定了用戶數的上限。

因為Web 2.0 網站幾乎是靠著人拉人發展起來。每個用戶會拉動的人都是他生活上熟悉的圈子,不管陌生人或熟人。當同一種階層的人在這個網站越積越多的時候,其他階層的人也越難以加入到這裡。

等到網站有第一批用戶,為了牢牢抓住他們,及利用他們帶更多用戶進來,必須更加揣摩他們的心思甚或社交習慣。結果更深化了這樣的發展,更加走向某一種文化氛圍或者社會階層,再也無法回頭。

◎經營團隊本身的社會階層決定用戶多寡

要觀察一個Web 2.0 網站發展,看它第一批用戶是甚麼人就知道了。 Google的 SNS網站Orkut 一開始無心插柳在巴西大受歡迎,其他國家用戶從此很難加入。我們身旁幾乎沒人用Orkut ,儘管我們用Google。

韓國最大社群網站Cyworld 先前進軍美國,當然想吸引歐系美國人來用,沒想到卻吸引到一堆亞裔小男生小女生。為什麼?因為網站功能設計甚至文化氛圍始終比較接近亞洲人戶習慣。

而交友網站Friendster自從積累大量菲律賓用戶後,其他國家的人也很難融入那個圈子。這就是文化界線。縱然跨國Web 2.0 網站能吸引到全世界用戶,仔細觀察這些人,會發現都是性質靠近的一群。

反觀國內,51.com的用戶一開始從二線城市網咖發展起來,現在很難拓展用戶群到一線城市的上班族。反之其它Web 2.0 網站也打不進二線城市市場。文化的氛圍以及實體世界的社會階層,就是這麼影響著。

佔有「上層社會」(指上班族)的Web 2.0 網站,用戶數發展註定受限。特別在中國大陸,上班族是佔總人口比例極少的一群,大部分生活在沿海。以這個群體為目標的Web 2.0 網站用戶數很難上到千萬。

至於台灣的共享書籤網站黑米與推推王,使用族群的文化氛圍便明顯不同。前者要更加精英一些,後者要更加普羅大眾一些。然而兩者都不脫上班族的社會階層,因此不如老牌的草根社群高流量或賺錢。

再往前一點看,要觀察一個Web 2.0 網站發展,看它的創業團隊是屬於甚麼樣的社會階層就知道了。因為這群人會把自己的思維放進到社群的經營上,而這些思維絕對受到這些人本身所處社會階層的制約。

◎有文化的東西做不大

有的Web 2.0 網站或者社群網站並不是佔領某一種社會階層,而是佔領某種文化團體或者興趣團體,例如以動漫為主題,以運動為主題,以文學為主題,以書評為主題,或者以美食為主題的社群。

這些社群一定都受到社會群體的大小制約。例如,喜歡動漫的人在中國大陸市場有多少?喜歡美食的人在台灣市場有多少?在中國大陸這樣的市場可能讓網站經營者足以養活自己,在台灣可能就很艱難。

Web 2.0 網站或者社群網站為什麼做不大?除了社會階層的制約外,也因為「有文化的東西本來就做不大」。只要一個社群網站你能清楚說出它是屬於一種甚麼樣的文化氛圍,他就是做不大的。

難道「沒文化」就能做大?要弄清楚這裡的「沒文化」不是指低俗文化,而是指「講不出來是什麼文化」。只要能講出這個網站屬於哪種文化,就一定有人討厭這種文化。無法討好所有人的結果就是做不大。

然而這太強人所難了!社群正因其文化氛圍吸引興趣相投的人靠近並留下,怎麼可能沒有文化?然而也正是如此,不喜歡這種氛圍的人也都不來。很多老牌社群網站多少年過去了,也就那個樣子沒有大發展。

令人意外的是,解決之道居然在於Web 1.0 。

沒有留言:

QRcode